一窺自潛比賽醫療團隊

“Do you have the respect for what you’re doing?”

以下節錄自Freedive Cafe第114集-Tom Ardavany。

Tom在接觸自由潛水之前,已經是服務多年的專業一級創傷護理師、15年資歷的直升機空中飛行急救員(flight medic),還在一個小島上擔任8年全島唯一的醫療輔助人員(Paramedic)。他在某次旅途中巧遇William Trubridge( VB創辦人),並受邀加入首屆VB醫療團隊。

他還以為,憑藉著他數十年的醫護急救經驗,本身又是身經百戰的水肺潛水員與游泳高手,區區一個自由潛水比賽肯定難不倒他。沒想到第一次接觸自潛賽,他就完全震懾住了。

「這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,失去意識、暫停呼吸、肺擠壓傷、吐血、吐泡沫…我真的大開眼界! 那次比賽後,我回家做了好多研究,到處蒐集資料,想知道發生自由潛水相關意外時,到底該如何處置。」從此,他成為許多重要比賽醫療團隊的固定班底。幾乎每屆VB自潛賽,你都會看到他的團隊忙進忙出,為選手營造更安全的比賽環境。

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。

自潛比賽可能會遇到的醫療狀況有哪些呢?

失去意識、呼吸道擠壓傷、中耳氣壓性創傷、減壓症、氮醉等等,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。有一次,有一位選手潛到100多米,潛水時間大約四分多鐘,他成功的上浮也拿到白牌,但是上岸後,卻開始出現減壓症狀,我們得立刻送他去減壓艙。

自潛員的身體有時候也真的非常能忍,有位選手告訴我他好像背部或手臂的肌肉拉傷了,我檢查後發現,他整個右肺完全塌陷。原來他早上6:00做瑜珈的時候,邊閉氣邊做蛇式,結果右肺破了個洞,完全塌陷。我在做檢查的時候,他的心跳、血壓、膚色等生命徵象都正常,這個人好端端地站在我面前,但當我用聽診器檢查呼吸音時,他的右肺完全沒有任何聲音,我還以為聽診器壞掉了。當時已經是早上10:00,這個人竟然在氣胸的狀況下,過了4個小時都沒有任何呼吸異常的症狀,這真的超乎我的想像。當然我知道這種情形必須給予氧氣治療並立刻送醫,在送醫的過程中他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。

有時候潛水員可能潛得太快,上岸後發現耳膜穿孔或嚴重擠壓,我得告訴他們停止潛水。這對我而言是很困難的事情。這些選手花了好多的時間與金錢來參加VB,就為了在這裡潛水與比賽,但為了他們好,有時候我必須阻止他們繼續潛水,這種時刻總是非常掙扎。

我也遇過凌晨2:00時,有選手因為戴隱形眼鏡而引起嚴重的急性角膜發炎,必須送醫治療,但巴哈馬這種偏遠的小島,要如何在半夜緊急送醫? 這些都是醫療團隊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
2013年VB的死亡意外之後,醫療團隊有什麼改變嗎?

在那次不幸的意外之後,我深刻的體會到,醫護與安全知識發展必須跟上自由潛水的腳步。以前的人花好幾年的時間才潛到50米,現在的自潛人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接近百米。進步的速度之快,你們真的有成熟的心智面對這項運動嗎? 你尊重自己正在做的事嗎? 醫療團隊又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去應對隨之而來的挑戰? (沒有。)

因此我設計了一整套指引,列出一場自由潛水比賽應該具備的醫療與急救器材,還有面對各種狀況的應變處理流程。當選手昏迷的時候,我們該怎麼做? 吐血的處理流程是什麼? 就連戒護團隊都得接受EMT訓練(緊急救護技術士),他們得學會呼吸道處置方式,包含如何使用袋瓣罩甦醒球(BVM)、如何觀察呼吸音、如何進行基本急救處置等等,這樣戒護團隊與醫療團隊才能無接縫合作。「醫療器材清單、應變處置流程、實際經驗」這三者成為整個醫療團隊的三大重點。

在那之後,每年的VB比賽,都會有選手私底下向我道謝。「謝謝你,讓我感到非常安全。」我知道自己做對了,這就是一直支持我往前的動力,這幾年來自由潛水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安全推廣,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。

發生嚴重昏迷時,從戒護團隊交接到醫療團隊的處理流程是什麼呢?

  • 戒護團隊關閉潛水員的呼吸道,立刻帶出水面。
  • 戒護團隊將潛水員安全的送上平台,過程中避免任何人碰撞或受傷。
  • 當潛水員躺在平台上時,我已經準備好袋瓣罩甦醒球,並打開氧氣供應,流速轉到15L/minute。
  • 接下來就是正常呼吸道處置流程,使用壓額抬下巴的方式打開呼吸道,置入口咽/鼻咽呼吸道,增加氧氣供應。
  • 持續監測生命徵象,心跳、血壓、血氧、膚色等。
  • 同時打開AED與口沫抽吸器,以防萬一。
  • 檢查脈搏與呼吸,必要時我們會剪開防寒衣、擦乾胸部,準備使用AED(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)。
  • 如果依然無脈搏、呼吸、意識,則開始進行AED+CPR急救。
  • 持續監測生命徵象與意識。

什麼時候才把潛水員從浮台轉送到醫院?

我個人認為,潛水員必須已經有呼吸、心跳,才能轉送醫院,不然的話沒有送醫的意義。

對於想潛得更深的自由潛水員,你有什麼建議?

參加戒護團隊,並接受救護技術士(EMT)訓練。自由潛水員必須了解基本急救知識,學會進行呼吸道處置,比方說該如何打開呼吸道、如何建立口咽鼻咽呼吸道、氧氣要給多少、當潛水員恢復意識的時候,你要讓他繼續躺著還是坐著、坐著的時候是否需要持續給氧氣…諸如此類的急救Know-how。有了這些知識,必須有實際經驗,才算真的學會。因此我建議大家多參加比賽戒護工作,在比賽中操作急救技能,才會熟能生巧。

我們在準備VB的時候,所有的人,包含戒護團隊與選手都會參與急救流程演練,而且我們會演練很多次,直到所有的人都熟悉整套流程。


“Do you have the respect for what you’re doing?” Tom,身為VB自潛賽創始醫療團隊成員,在面對訪談時問了這個問題。近年來隨著自由潛水知識的發展,自潛員推進深度的速度遠遠超越歷史紀錄,以前的自潛員可能需要訓練好幾年,才達到50米的深度。現在你只需要幾個月,就有可能潛到50、60、70米的深度。面對突飛猛進的自潛教育,醫療團隊與急救知識勢必得跟進。

身為自由潛水員的我們,在追求深度與數字的同時,也應該以成熟的心智面對這項運動。尊重自由潛水的第一步,就是充分理解它的風險,並學習急救與緊急應變技能,讓我們珍愛的運動變得更安全。

VD也再三強調,安全是自由潛水的最高原則,我們提供AIDA FEMR自由潛水緊急救護課程,針對自由潛水常見意外與創傷處置設計課程內容,想知道了解更多急救課程,請聯繫VD。


以上訪談內容摘錄自FREEDIVE CAFE,自潛界最認真經營的podcast。我們鼓勵大家多聽freedive cafe,順便練習英文聽力呀各位!!

您可能有興趣

更多主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