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與觀念 – 如何出入水

「先學會如何起飛,降落,才有辦法好好享受在湛藍翱翔」

為什麼要學怎麼出入水?

不管是衝浪跟自由潛水,出入水其實都是最需要注意安全的時候,但夏天的烏石港北堤衝浪,潮境海洋公園潛水,印象中就是直接跳進水裡呀?沒錯,我們可以把這些地方想像成新手村,在夏日無風無浪無流的時候,跟著教練或朋友一起,出入水沒什麼難度,但我記得我剛學自由潛水時,第一次和朋友出去fundive,我站在岸邊發了一下愣,「所以我現在要怎麼下去?」,附近沒有樓梯,不確定潮間帶有沒有礁石或海流,我該在哪裡穿蛙鞋,面鏡要先戴著嗎,呼吸管,GoPro要怎麼拿才不會掉,要怎麼踢出去,回來要在哪裡脫蛙鞋?第一次到新浪點衝浪的時候,該從哪裡開始划,從哪個方向出去,現在的流是往哪帶,哪裡是碎浪帶,這個浪點的深淺分布呢,現在是漲潮還是退潮,淺水域會不會有礁石?在還沒有遇到時,從來不會思考的問題,都會在一次一次的經驗中累積,而藉這個機會,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驗。

出入水需要注意哪些事

出入水的時候,需要注意的東西真的是簇繁不及備載,除了環境的因素條件以外,每個同行夥伴的能力以及技巧也必須被考慮在內,所以如果真的要完善出一個標準答案,可能沒有辦法,但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出一個標準流程,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確保自身和同伴安全,簡單來說:

  1. 了解彼此的程度和水性
  2. 確認當天的潮汐狀況及時程
  3. 下水前依環境條件規劃出發回程路線
  4. 確認每個人都清楚路線方向後才出發

衝浪出入水的重點

衝浪新手最常遇到的問題,就是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浪板,新手的練習板總是又大又重,就算是對男生來說都不是容易控制的,就算是夏天小浪,出入水的時候都有可能被自己的板子敲到,害怕敲到自己,更害怕敲到別人,看到浪來了也好可怕,這樣怎麼有辦法好好享受陽光沙灘跟衝浪呢?

我相信大家都遇到過一個情況,浪不大但很炸,拿著板子往水裡走,板子一直被沖走,根本拿不住,推著板子走,板子一直被浪丟回來差點敲到自己,嚇死我了,浪又一道道來,好像在跟海玩你丟我撿,根本出不去啊~ 衝浪是學習和海相處,最棒的方式之一,而如何控制浪板,是入門時最重要的基礎,因為只要控制好浪板,除了省力以外,也省去了受傷的風險,拿著浪板興奮之餘,不外乎幾個基本重點,拿板的姿勢有很多種,以練習板來說,以慣用手和身體將浪板水平架在腰間,讓浪板保持平衡會比較省力,浪來時也比較好應對,當水深不到腰時,架好浪板快步向前走,而當水深及腰的時候,就可以將浪板放在水面上,慣用手抓握「板尾」(tail),小心不要抓在「板舵」(fins)上,另一隻手抓住板身控制浪板的方向,「板舵」(fins)就像是浪板的軸心,會幫助浪板轉向,而前進時的重點在「板頭」(nose),永遠都要讓板頭朝著海浪的方向,這樣才能順利地越過海浪,有浪的地方就會有「潰浪帶」(break zone),顧名思義就是「海浪結構潰堤的地方」,這裡的海浪會出現所謂的「白浪花」(white water),也意味著這個區塊是相對較淺的地形,所以我們必須快速通過這個區塊,不然很容易被整片浪花洗回沙灘上,當接近「潰浪帶」(break zone)時有兩個選擇,第一,如果下一道浪還沒靠近就快速通過,第二,如果下一道浪已經要經過了或是浪太大,先站在原地等浪經過再快速前進,很多人花了很多力氣,想要硬闖過潰浪帶,然後就變成走一步退三步,外加一大口海水,所以抓穩浪板,站穩腳步,浪來了沒關係,只要沒輸就是贏!而上岸時最常見的狀況就是,已經回到潰浪帶卻沒有注意,可能還趴在浪板上或是抓著浪板,不小心就被一道浪直接捲回沙灘,幸運的話就只是大家笑一笑,但也很有可能在浪捲時被自己的浪板敲到受傷,衝浪上岸的方式很簡單,乘浪回來就好,不管是站著坐著趴著躺著,就算沒上浪也可以讓海浪慢慢推回來,但隨時都要注意海浪,也要注意自己的相對位置,只要水位剩下腰的高度,拿起浪板大步回岸上再休息吧!

自由潛水出入水的重點

以自由潛水來說的話,除非是船潛,不然大部分出入水點的困難程度,跟水下景色的美麗程度,我認為是呈現正相關的,也就是說,越不方便出入水的點,水下越美,也許是較少人為的環境影響,也許只是突破重圍後的自我滿足,但總歸一句,安全第一,接下來是我自己的出入水經驗。

下水前最重要的,先認識潛伴們,了解一下大家的程度,然後規劃來回的路線,所謂的來回路線指的是,從置放物品的地方一路到水中穿蛙鞋然後集合的點,回程的部分包含了回程時的潮汐水位、在哪裡準備脫蛙鞋,以及從哪個點上岸,以小琉球-大福西舊漁港為例(乾潮,有浪),滿潮時北側的大片淺礁會被蓋住,下水前一定要先確定出入口的通道在哪,而通常窄口通道的水流會比較強,尤其有浪的時候,而海浪是有規律的,所以要先決定在哪個點穿蛙鞋踢出去集合,而「浪組」(wave set)之間會有較平緩甚至沒浪的時候,可以趁這時候出去,但如果都沒有空檔,或是當所謂的「潰浪帶」(break zone)離岸很近時,我們必須要先越浪,當水位低於臀腿時,大步向前,浪來時站穩側身迎浪,而水位高於腰胸時,戴上面鏡抱緊蛙鞋,浪來時蹲低潛越,而到一定的深度後浪相對的就會變穩定,這時就可以先將蛙鞋穿好,到外海一點集合,如果對水中穿蛙鞋不適應或不會游泳的人(學游泳真的很重要!),就先到平靜水域練習吧!回程時要先找到當時規劃的出入口,隨時觀察海浪,讓海浪當作助力,在「潰浪帶」(break zone)之前,會是可以踩到地的深度,先快速將蛙鞋脫掉,咬著呼吸管抱好蛙鞋邊游,讓海浪推著你向前,在要抵達潰浪區時,順著一道浪收膝站起,然後大步離開潰浪區,避免被浪推倒而受傷,如果在回程時不小心被流帶到淺礁區也不要緊張,別急著在有浪的情況站起來,先回頭往深的外海出去,再繞回正確的入口,別想著要從淺礁區一路走回去,淺礁區只要一道小浪就足以讓人跌倒受傷。

(source: Google map)

您可能有興趣

更多主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