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終於踏上迪恩藍洞。
2005年
William Trubridge正在找尋一個可以讓他專心訓練自潛的最佳地點,他聽說巴哈馬的長島有一個很深的海底洞穴,在網路不發達、資訊不流通的年代,「我不確定這個洞是斜的、橫的、還是會起大流?」William決定親自來探點。
「當我踏上這片沙灘,親眼看見這個又黑又深的洞,I know this is IT。就算給我一張紙、一枝筆,我也無法設計出比這個更完美的訓練場域了。迪恩藍洞就是完美地點。」
2008年
三年後,首屆VB在迪恩藍洞登場,一共12位選手加裁判,沒有戒護團隊,所以選手們必須輪流幫彼此戒護。今年,VB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頂尖選手深度賽,沒有之一。
2023年
換我踏上面對大西洋的海灣,一整片乳白色沙灘,水草在清清淺淺的水中悠悠搖擺,海龜寶寶就躲在這片水草裡。這裡的沙子像粉末一樣細柔,踩起來很舒服。水沒有味道,海風不黏,空氣是乾淨的。海灣最深處,就是Dean’s Blue Hole—所有奇蹟、歷史發生的地方。
當年,就是Guillaume Nery在藍洞拍攝的那支經典影片,讓我深受震懾。今天,我就站在傳說中的藍洞,覺得真不可思議。所有旅途中發生的鳥事,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,只有眼前的景色、腳底踩的沙與水是真實的。後來我發現,每一位「第一次來到藍洞的潛水員」,第一次踏上這片沙灘時,臉上都有一樣夢幻的笑容。

不只是一個洞
想像藍洞是個上短下長、上窄下寬的巨大沙漏,水面直徑大約50米,沙灘往藍洞中心傾斜、緊縮,大約在15米處形成一個直徑35米的洞口,沙地瞬間消失,斷崖邊緣的沙子如沙漏般一縷縷墜落,有時候又像瀑布似的整片灑入藍洞中。
洞口以下的藍洞開始往外擴張,三十米深度後的洞內直徑可達100公尺。「你以為找到岩壁了,但下方是一片漆黑,你再往下一點,找到更深處的牆,但下方又是一片黑,牆就這樣一直往後推,洞一直變寬。」寬到連我們在沙灘上停車的地方,地底下都是藍洞。
「為什麼沙子直直落,洞卻填不滿?」我問William。
「因為藍洞不是一個封閉的洞,而是一個巨大洞穴系統的一部分,洞中有隧道通往外側海洋,或與島上其他洞穴系統相連。其實,整座長島地底下到處都是洞穴,曾經有位水肺潛水員在藍洞50米處找到一條隧道,走了400公尺後,還是找不到隧道盡頭的出口。」落下去的沙就在海底迷宮中慢慢代謝掉了。
文祥說,這就像自潛的洞,不管投多少錢下去,永遠補不滿。 我笑了。
在藍洞訓練自潛
去藍洞已經成為每天最期待的事情之一。
抵達藍洞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現場有誰,然後開始各種打招呼與自我介紹。大家會把衣服、包包留在沙地上,在淺水中穿好防寒衣,然後慢慢游到浮台上。上浮台後又是一次各種打招呼與自我介紹。要帶上浮台的水壺、蛙鞋、裝備等等,通常會裝在網袋裡。有經驗的人都會準備大水桶,水桶可以漂在水面上,連毛巾、換洗衣物、高蛋白粉都可以丟進去,不怕弄濕。
如果吊臂上已經有選手正在準備下潛,大家就會自動小聲交談。一般而言,抵達的先後決定使用吊臂的順序,等待的時間就利用旁邊的短繩暖身。
這次台灣隊陣容龐大,每位選手都有專屬safety協助訓練。但巴哈馬旅費昂貴,路途遙遠,大部分的選手都隻身前來,訓練時,大家會互相當潛伴。問題是,這裡每位選手都下很深,潛完後根本不可能再幫其他人好好戒護,更不可能在自己下深度之前就浪費體力做戒護,所以這裡的人多半只能做「水面戒護」,剩下的就交給命運了。
身為台灣隊褓姆團的我們因此獲得幫各種厲害潛水員戒護的機會。從Safety視角親眼看見這些傳奇人物在水中做出驚人表現,大概永生難忘吧。



當了一週的免費safety,心中默默計算著已收服的神奇寶貝們。突然,Official Training開始了。
Official Training
官方訓練由官方戒護團隊執行。選手們每天下午填表單確認是否參加隔天的官方訓練,填表截止後,戒護團就公布隔天的Official Top,選手的訓練深度與狀況則是最高機密,只有Safety知道,絕不外流。官方訓練每次$45美金,要價不斐,但陣容豪華。每次訓練都有四位官方戒護執行任務,他們會把氧氣、繩索升降系統架好,還準備完整的急救設備,一切都按照正式比賽的規格進行。想在賽前適應比賽環境,參加官方訓練是非常棒的方式。說實話,官方戒護真的各個看起來都超級Bad-ass! 看他們熟練的設定儀器、準備器材、暖身、指揮現場,真的太太太太帥了!